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画坛赤子 记我国著名画家巴山先生

    广东省罗定市泷水中学黄锦光校长含泪给我国著名画家巴山写下一封感谢信,30多幅作品,几百万元的捐赠款,终于让泷水中学的校舍焕然一新。泷水中学是我国著名爱国将领蔡廷锴倡建的学校,校风好,办学条件一直未能得到很好改善。2008年4月27日与7月21日,巴山先生将自己和女儿巴燕合作的书画作品无偿捐赠给学校,只想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条件。
    听说24年前,香港狮龙洋行董事长携带一幅由我国有关部门赠给他的巴山先生的《百虾图》出境,被海关人员视为“齐白石的传世之作”而扣查长达40多分钟,不允许出关,后经相关部门多方证实此画乃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巴山先生所作,并非齐白石的遗作。费了一番周折之后,《百虾图》才得以通关。此消息不胫而走,如一石击水,随即在香港及东南亚国家的书画界和收藏家中广为流传。见到巴山是在京城一处简单的三居室中,眼前的巴山,就像是邻家一位谦逊、朴实、平和的长者,平缓的语调,平和的心态让人忘记他的年龄和身份。在巴老的身边很踏实,就像他讲的,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画,把中国画在世界上的地位提上去,这是老人家的最大愿望。巴山是一个平凡老人,有着不寻常的人生轨迹,他以人生做笔,坚韧为墨,勾勒出特有的中国水墨风格。
    “巴山夜雨涨秋池,扰扰纷纷虾戏”这是赵朴初老人对巴山先生的赠言,面对纷纷扰扰的物质世界,不会忽悠的巴老,丝毫不为名利所动。有人曾经出巨资要做他的经纪人,巴老不是与其谈条件,而是先问,我的画可以送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吗?我的画可以做为礼物赠与国外友人
吗?当他得知要经过经纪人的同意才可以做时,巴老断言谢绝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他想的是贫困山区的孩子,是中国画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一颗赤子之心令人激动不止。
    从工程师到画坛“第一虾”
    巴山是参加组建我军武警部队唯一的工程师,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成为中国书画研究社成员,并参与策划和创建了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华名人协会理事,传略入选《中国专家大辞典》等三十余部辞书。现年72岁的巴山,既非丹青世家子弟,亦非科班出身,他所从事的是与现代的点、线、面的几何绘画及无数个版式和数字打交道的科学研究。一个科学工作者与绘画结缘,并且卓然而成一家,源于一只又一只虾曾伴随他走过艰难的童年。他出生于湖北新洲一湖滨小村的巴山,年幼父母双亡,从小以讨饭、帮佣、放牛为生,在那苦难的年代,一个孤儿的艰辛可想而知,他常靠摸鱼捞虾糊口度日,可以说,是一只只鲜活的虾伴随着巴山成长的脚步,从而使得幼小的巴山对虾就有比常人更深的感情和了解,这也注定了巴山与虾一生的情缘。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资助巴山进入了乡村小学,初中时巴山就显露出极高的绘画天赋,他从书本里第一次知道了齐白石,不过,梦想当画家的巴山却进入了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后又转入华中工学院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从事技术工作,成为一名颇有造诣的工程师。
    从工程师到“当今画坛第一虾”巴山在艺术世界里进行着艰苦的探索。不惑之年的巴山重新拿起久违的画笔时,他心里又重燃起儿时的梦想,巴山作起画来几近痴迷,往往是通宵达旦。有天深夜,朦胧中的巴老脑子里突然跳出一只活虾,他一下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起笔就画,直到天亮,家人还真以为他脑子出了毛病。为了画好虾的虾须,他整整三个月闭门不出。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名气最大的画虾者莫过于画坛巨匠齐白石,缘于对虾的特殊感情,当巴山第一次看到齐白石画的虾时便情不自禁地进行仔细观察、认真琢磨,他发现齐白石的虾巧妙地融合了河虾的长大爪钳与海虾的丰厚体型,这样的“嫁接”,使虾得以“优生”,使原本弱小的虾刚劲有力起来,有了一种内在的张力感。正是这样的嫁接才使得跃然纸上的虾更加健硕灵动,有生气,更具美感,真正让人赏心悦目,这才是白石老人的虾真正打动世人的地方。巴山领悟了,他佩服白石老人不拘传统,大胆构思,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创新精神。巴山开始敬佩、崇拜白石老人,但是他更欣赏老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名言。他在苦心研究白石老人画虾技艺的同时,在技法上实施大胆变法,将白石老人虾之形态的正弓形变为反弓形,将拖笔改为中锋行笔。对虾的透明感,立体感和动态神韵方面作了大胆创新,自成一格。跟白石老人“雍容华贵,悠游自在”的儒雅风格之虾不同的是,巴山笔下的虾,须动戟张,力蓄千钧,龙气毕现,大有游龙入荒之势,其代表作《百虾图》上的那一百只虾,透明立体、神态各异、动态十足,形成巨大的内在张力和游动速度,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气势。
    作为在中国画坛颇有建树的画家巴山一向治学严谨,作画更是如此。巴老的每一幅画,每一只虾都倾注了自己感情。巴老是以画虾见长,而他的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不受到世人的追捧。他的山水画庄严壮美,气魄宏大,重于表现中国山水气魄和神韵,师法传统又不拘于传统,他把摄影技巧融汇于山水画之中,独有风格。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老人观巴山画后称赞巴山的山水画兼蓄摄影与国画艺术的魅力。
    爱国老画家---巴山
    对巴山在艺术世界的不断追求和创新,以及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促进和平友好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新华社通讯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等,美国、法国、日本、泰国、韩国、摩纳哥、新加坡及港、澳、台等媒体都做过专题报道。新华社通讯社两次为巴老专发通稿。为什么那么多国家的媒体都是如此的宣传巴老呢?这不得不讲一讲巴老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画而不辞辛劳,不讲个人得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画被作为礼品赠给许多国家元首和友人。
    1992年,巴山应邀作“红日云霞凤鸾游”赠给日本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作为金秋访华留言。1993年,又应邀作“比翼双飞”图,赠给德仁皇太子成婚大典。1995年,中国全国人大以国礼赠送《群虾图》与韩国国会议长黄珞。1996年,为摩纳哥君主和公主作画,对中摩友好起了良好的作用。1999年,春天,与女儿巴燕再次应邀为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作画,现都收藏在日本皇宫;夏初,又应邀为摩纳哥君主兰尼埃三世登基50周年创作了国画并参加摩纳哥、法国马赛市和里昂市春节系列共庆友好活动,在摩纳哥“帝国大厅”、法国马赛市“节庆大厅”和里昂“维维埃古堡”展出并当场赠送画作,摩纳哥君主、王储、首相、大臣等400余人参加,并受到君主的亲切友好接见,成为中摩、中法友好的永久见证。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和金正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古巴卡斯特罗主席、哥伦比亚总理乌里韦、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泰国总理克力·巴莫亲王、美国查理森四星上将等都从不同的渠道收藏到巴山的作品,给予很高的赞誉,使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国,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被殖民统治了三百多年的澳门终于回归祖国,年过花甲的巴老和所有的炎黄子孙一样异常兴奋,他以极其饱满的热情与其爱女巴燕合作,共同创作了一幅《神龙欢庆》,送给澳门特区政府永久收藏。图的下方是巴老画的60只虾,这幅画的右上方是巴老爱女巴燕所画的百花争艳。整幅画作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浑然天成,父女合作天衣无缝,这也是巴山巴燕父女众多成功合作中最有意义的一次合作。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巴老画的60只虾在布局构图上更是匠心独运:以一只虾领头,然后分别是9只、9只、9只、12只、20只,依次排列成龙的造型,寓意着同是龙的传人的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这是一位爱国画家在用他独有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真情实感,巴老用他毕生钟爱的虾来见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巴山的虾把中国画特有的水墨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虾的内在品质还是外在风骨,都具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感,这种尊严感几乎在巴老所有的画作中都可以体会到,1995年,李登辉去美国活动前,有人打来电话,邀请巴山为李登辉做群虾图一幅。巴山豪不犹豫地回答:“等李登辉什么时候不搞台独,我再给他作画”。巴老有自己的画品。
    近二十年来,年迈的巴山不知疲倦地应邀在许多国家举办画展,每到一地,当地政要和名人纷纷出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巴山巴燕父女俩通过他们的画展在世界各地传递友谊,宣传中国文化,促进了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受到了外交部门的高度肯定。
    人品,画品---君子巴山
    巴老有一个幸福的家,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有一个执子携手的老伴,有一个漂亮有才华的女儿,晚年如此,夫复何求?巴山常戏称自己在家中是巴燕的“老书童”,出外时是巴燕的“老马童”,是巴燕的“同窗”云云,皆因巴山为了培养巴燕学画,他和女儿一块参加中国书画研究社书画班的学习,与女儿一同上课,一起完成作业,一同举办书画展,慈父、严师、同窗,巴山一人力肩这多重角色。但由于巴山博大的爱,使家庭充满了温馨,也使巴燕养成了明快开朗的性格。如今的巴燕,为法国伊迪文化传播公司副总经理,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艺术系硕士学位,是我国著名的中青年画家,巴燕的画色彩鲜艳,大胆,夸张,用墨老辣,活泼,在静与动、疏与密、取与舍中刻画出艺术的美,她师承传统而又大胆融汇西方绘画手法于中国画之中,放逸、大气的画风。
    巴山,用博大的胸怀,诠释了画品如人品。